55式军服设计全面、精致,服装样式及肩章、领章、军种、兵种和勤务符号都有着显著的特点,自1955年开始配发以后,受到了全国人民和广大官兵的拥护。经过两年多的配发使用后,们对军服部分细节也提出了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当时要求改进呼声最大的是战士船形帽,很多人尤其是战士们对这种帽子都很反感。一是过去美国兵和兵戴船形帽,船形帽和这些兵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人民子弟兵现在也戴这种帽子,感情上接受不了;二是船形帽的标准戴法是歪戴,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还有,原来55式各级军官和军士、兵的夏常服用料规定,将军以上用毛哔叽,校官用柞蚕绸,尉官用斜纹布,军士、兵用平布,差别大,影响上下级团结,再加上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已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被装开销。
1958年1月18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发布修改部分军服、肩章、领章样式的命令,这一版军服被称为“58式军服”。虽然叫“58式”,但其实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军服系列,属于“55式”军服的一个延伸版本。58式军服具体改动为:军官肩章服仅在节日、集会、出国、外交场合穿着穿,平时佩戴军衔领章;1958年7月根据扩大会议的决定,陆军、空军士兵船形帽取消,改为佩戴解放帽。陆军、空军军官平时也佩戴解放帽,仅海军军官平时佩戴大檐帽。陆军和空军军官大檐帽仅在节日、外交等场合搭配肩章时戴用。士兵军服改为散袖口,校尉军官取消冬季毛料军服,夏常服和冬常服改为平布制作;海军士兵大肩章取消,改为军衔领章。
图149:原55式的大檐帽、肩章、斜跨武装带军服作为礼服使用。不再配发55式大礼服,所以1958年以后晋升新等级军衔的军官,并没有高级别礼服。
图150、151、152:“58式”军官常服,不再佩戴勋略、军衔改为领章、佩戴解放帽、不佩戴斜跨。新配发的军服和士兵一样,统一采用平面布料。
*五好战士运动,始于1958年,止于1971年。当时出席全国青年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向全军发出了开展“五好”评比活动的倡议。五好的内容是:努力学习好、爱护武器装备和一切公物好、消灭事故好、生产节约好、健身好。1960年10月,扩大会议重新定义“五好内容”:在全军青年中开展以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好、三八作风好、达成目标好、健身好为内容的五好战士运动。
*“超期服役”证章,是文革前中国人民颁发给超期服役老战士的纪念章。那时候军队没有志愿兵,也没有士官,除了干部就是义务兵,下士、中士、上士军衔也都是义务兵军衔。超期服役的一般指军队的技术人才或连队骨干,在义务兵:役期满后自愿留队服役的老兵。
图154:那时海峡两岸之间正在进行一场炮战,为减少伤亡,所有参战的官兵均被要求佩戴钢盔,当时我军并没有自己的制式钢盔,装备最多的,还是当年缴获的大量日军“90铁帽”。
*1957年后,士兵开始在军衔领章上佩戴军兵种勤务符号,到了1960年,我军对军兵种符号进行了改进。最主要的原因是中苏交恶,原先苏联特色比较浓的符号图形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比如原汽车兵的符号是以苏联的劳斯莱斯车为原型,因此就改为国产解放牌汽车。还有当时军队的一些编制体制和结构作了较大变动,其中增加、调整了许多兵种专业,比如特殊工程、水电工程等新的兵种和单位。
图166、167、168:随着空军的发展,飞机种类的增加,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的改变,超音速度飞机开始装备部队,原有飞行服已不能完全适应飞行需要。1959年开始,部队装备了高空代偿服和抗荷服,要求飞行服能与其配套穿用,故在飞行服规格尺寸、制作流程与工艺上做了改进,增加了丝衬衣裤和毛衬衣裤,形成了59式飞行服。59式行服样式与56飞行服相同,加肥了尺寸,裤腰部增加了两个与代偿服配套的导管插孔。
图171:这一时期的空军地勤工作服装采用蓝色夹克式罩衣、工作裤,具有耐磨、抗油污、易洗涤、便于作业等特点。
图177:1961年12月决定将公安部四局所属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重新划归直接领导。名称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并于1962年6月实行武警军衔制,军衔与陆军相同。以前有军衔的予以恢复,没有军衔的予以评定并授予军衔,武警军衔的最高级别为武警上将。此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服装样式与58式陆军军装完全相同,仅帽徽存在一定的区别,武警帽徽的八一五角星后面有公安盾。1963年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更名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但是指挥机构、制度、帽徽、军衔等级都不变,就是改个名字而已。
图179、180::为了进一步改善冬季服装的质量和适用性,进行了以冬服结构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以罩衣、紧身棉衣、绒衣裤、衬衣裤等组成的多层次冬服,取代了因经济原因长期装备部队的“老棉袄”(图178)。1961年10月9日,军委办公会议通过配套服装改革方案,1962年定型生产,定名为“62式”,于1964年装备部队。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三年自然灾害,使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损害,党和国家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官兵关系。55式军服面料和军衔制,当时被认为存在许多坏因:我军过去没有这种制度,一样打胜仗;它是一种资产阶级法权、等级表面化,助长了个人名位思想和等级观念,不利于革命化建设,不利于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军民之间的团结;等等。
1964年底到1965年春,总后勤部等单位详细讨论了军服改革的问题。当时的主要思路是节约、实用。
65式军服的样式其实并不是重新设计的,而是基本保持55式服装式样。具体改动为:
三、陆军军服和空军上衣的棕绿色改为草绿色, 被称为“国防绿”。军官与士兵由上衣口袋多少区分,军官上衣有四个口袋,士兵上衣只有胸前两个下挖袋,女军人夏装取消裙服,女战士与女干部夏装相同;
五、海军官兵军服颜色一律改为灰色,水兵取消水兵服,穿着与陆军士兵相同式样的军服。
但在最初的几年,原陆空军的55式军服继续配发,与65式军服混穿, 既有棕绿色(实际上更接近于土黄色),又有草绿色。
图181、182:65式陆军基层干部军服全身为草绿色,面料采用斜纹棉布。佩戴草绿色解放帽。扎褐色人造革制外武装带,带头扣为钢制镀铬。通常用军用胶鞋(即解放鞋)、军用黑布鞋,高级干部为皮鞋。夏季部分配发棕色凉鞋。冬季部分配发棉布鞋、翻毛皮鞋。
图183:冬季陆军干部冬帽统一为栽绒帽或剪羊绒帽,干部冬大衣采用水平下挖兜,有兜盖。
*帽徽为铝制烤红漆,初期固定方式为三点,后改为中间横孔方式,用铁丝穿在军帽上;
领章正面为红色平绒布,背面为白棉布,有“部队代号”、“姓名”、“血型”的印戳,为战场上伤亡军人采取救护、统计措施提供相关依据,分四周扎线(前期)和胶裱背(后期)两种。
*衣扣为褐色胶木扣,外露军衣扣为球面圈边铜脚,内藏衣扣和裤裙扣为四眼正平面背球面。
* 1967年5月,总政治部向全军指战员颁发特制的毛章和“为人民服务语录章。
佩戴毛章的热度持续了好多年,70年代初期才开始降温。颁发后的几年中,这一套特制徽章的金黄色也不完全一样,因此民间有一批、二批、三批星,和特批星之说。
图192:冬季海军干部冬帽统一为栽绒帽或剪羊绒帽,干部冬大衣采用水平下挖兜,有兜盖。
1971年伞军率先开始装备71式军服。其军服的样式无变化,但服装面料改为我国自行研制,随着我们国家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布单军衣(涤纶占50%,锦纶占17%,棉花占33%),这种面料俗称为“的确良”。这种采用“的确良”面料制作的军服,定名称71式服装。1973年起陆续装备部队。71式军服提高了军服牢度,改善了外观,减轻了重量,使我军军容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不过因为的确良面料较薄,有些软,用它制作的军帽容易趴在头上。人们也想出了办法,用报纸叠成长条,支衬在帽子里边,这样帽子就站起来了。
从65式刚刚配发,舰艇部队就反映:不适应海上作战、训练、执勤的要求,也不适应舰艇的生活环境。但海军服装改革好事多磨,直到1974年5月的74式军服。海军军服基本恢复了以蓝白为基调的55式军服的样式。
1974年5月1日,经主席批准,海军服装全部恢复了1955年的颜色和样式,改动为:一、干部戴大檐帽,战士戴水兵帽、穿水兵服;二、全军女军人配发裙服;三、全军女军人军帽改为无檐软帽,帽顶有军种牙线,陆军正红色、海军白色、空军天蓝色。
图214:74式海军水兵夏服,上衣、帽顶为漂白色,帽墙为黑色,面料的确良,帽子牙线为漂白色,藏蓝色帆布武装带。
图215:74式海军水兵春秋服,衣服、帽顶为藏蓝色,帽墙为黑色,面料的确良,帽子牙线为漂白色,藏蓝色帆布武装带,水兵春秋服及夏服的袖口、披肩、护胸为蔚蓝色,袖口、披肩印四道白边,代表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
*74式海军战土服的军帽改回了55式的苏式水兵帽,佩戴65式的红五星帽徽。帽墙钉一圈黑色飘带,飘带上的文字改成成本较低的金粉印刷,不会再使用刺绣。非常突兀的是,在极左思维下,一方面由于过于“洋气”的水兵帽在当时的审美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另外根据欧式水兵帽飘带的历史渊源是纪念特拉法尔加海战中阵亡的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这一寓意,“”以不能为帝国主义披麻带孝为由,将水兵帽上的飘带缩短,不再有飘在脑后显得“洋气”、“张扬”的部分,而只围绕帽墙一圈。“”被粉碎之后,水兵帽后的飘带得以恢复。早期续用55式水兵帽库存材料生产或沿用此款式生产的版本,体现在飘带上金粉印刷繁体字,并将飘带剪短。后期使用简体字,飘带完整。
图219、220、221:74式女军人形象得到提升,重新配发无檐帽和前面两折款裙子,其中陆军为草绿色,海、空军尉藏蓝色“的确良”军裙。陆、空军女军人无檐帽为草绿色,海军为藏蓝色。无檐帽上边缘有军种色牙线,其中陆军为红色,海军为白色,空军为天蓝色。
图222:78式女军人服增加了收腰效果,并将前面两折裙改成六折裙子,陆军也改成藏蓝色裙子,至此,三军女军人裙子形成统一。爱美的女兵们在穿着裙装时,会偷偷的把裙腰窝上一圈系好,这样裙子会短一些,显得青春活泼一点。
图225:随着战争的推进,步兵伤亡的加大,各前线部队开始佩戴钢盔,各种库存钢盔开始使用,其中也有的部队开始佩戴我国第一款制式钢盔“GK80盔”的早期试验性。纵观整个南疆反击战,佩戴钢盔的步兵所占比例依旧很少的,大部分步兵还是一顶解放帽。
*南疆作战中,敌人善于在谷底和山间小道上挖掘陷阱,一米来深的竖洞,或方或圆,阱底插着竹签,尖头朝上,甚是骇人。为了南疆作战官兵的足下安全,消除“地面恐惧感”,部队在出境之前配发了带钢板的防刺鞋。防刺鞋沿用传统的解放鞋样式,但鞋帮改用加厚的军绿帆布,比普通的解放鞋要深得多,鞋帮高过脚踝,可以掩住脚面和脚脖,鞋带粗似黄豆,长近1米,穿鞋带的气眼多达12个。这种束紧的高腰鞋也可以有很大效果预防南疆水网稻田的淤泥把鞋子吸掉。可能是鞋底有“钢板夹层”的缘故,防刺鞋的橡胶质鞋底比普通解放鞋厚重许多也硬挺许多,鞋底纹理粗大。
*南疆之后后,前线式军服不符合战场环境要求,人体轮廓被完整保留,隐蔽效果差,尤其不能够满足小股部队突击、侦察等任务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总参某部开始模仿外军迷彩服的设计,先后推出了多款迷彩服,小批量地生产配发给对越作战的侦察兵,但都不能防红外侦测,伪装效果一般。1981年,总参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针对南方山岳丛林地区环境地貌,研制出国内第一款阻燃、防昼间可见光和防夜间微光及近红外线°观察的伪装衣(当时还没有迷彩服的叫法),经工程兵产品定型委员会审定,该伪装衣的各类性能达到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被正式定名为81式伪装衣。81迷彩的主要花色(图案)有林地型、荒漠型两种。
图227:荒漠型是模仿美韩早期的“猎鸭者迷彩”,适用于秋冬季节,迷彩图案由五种不一样的颜色的斑块构成。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何称其“猎鸭者迷彩”,而是称其为“五色斑块迷彩”,也有人称“豹斑迷彩”、“五色碎石花迷彩”或“碎石迷彩”。
图228::专门为南方热带部队配发的81式陆军夏季制式衬衫,草绿色,小开领,两个胸贴袋,褐色四眼胶木扣,面料棉布,革制武装带。
本期就到这里,回忆了几代人的芳华,下一期,我准备画85式军服-87式军服的介绍,敬请期待。
图片为作者所画,恐有瑕疵,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也欢迎朋友们一起讨论,一同学习,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